欢迎书友访问BL文学
首页黄天之世 黄天之世 第899节

黄天之世 第899节

    “陌上花开,可缓缓归矣……”
    钱武肃王目不知书,然其寄夫人书云:“陌上花开,可缓缓归矣。”
    不过数言,而姿致无限,虽复文人操笔,无以过之。
    虽则寥寥数语,但却情真意切,细腻入微。
    言念君子,温其在邑。方何为期?胡然我念之。
    有的人注定无法亲自踏上回乡的道路。
    国内虽定,但是很多在那一天跟随着他从长安城出征的军卒,却是再也无法看见这太平之世。
    战争从来都无法避免伤亡,有些牺牲是必须的牺牲。
    这个世界是一个大争之世,强则强,弱则亡。
    从古到今,皆是如此。
    国内的动荡已经被平定,但是并不代表着天下将会再无纷乱和战争。
    铸剑为犁乃是取祸之根源,天下虽平,忘战必危。
    第九百零九章 日新月异
    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。”
    这句话张仲景在很小的时候便曾在简牍之上学习过,出自于《孟子》。
    但是在见证了疫病的流行,战乱的影响,他亲眼看到了血腥的战场。
    匪过如梳,兵过如蓖,官过如剃。
    百姓畏匪如畏狼、畏官兵如畏虎。
    寻常人家家中少有吃食,都需要精打细算,才能度过一年,岂能相送?
    所谓的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,只不过是那些世家豪强营造出来的虚假景象罢了。
    那所谓的百姓指的不是庶民黔首,指的是世家豪强。
    那些庶民黔首甚至没有被当成“人”来对待。
    在南阳郡的这些时日,他见惯了家破人亡,见惯了妻离子散……
    世道如此,大势如此,他不过是一介医者,对于时局根本无力改变。
    他能够医治人身的顽疾,但是却以至不了这混乱的世道。
    他辛苦救活的人,没有死于疾病,却是死于困顿。
    车轮滚滚碾过道路,带动着车厢缓缓的摇动,张仲景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颠簸。
    他正坐在前往长安的马车之上,他答应了许安的要求,前往长安。
    大军行路粮草钱粮每日耗费巨额,许安自然是选择最近的道路,从陈都通出发经过广成、尹阙,从洛阳地区前往长安。
    张仲景则是先前往南阳收拾行李,然后和宗族之人一起经由南阳,通过武关前往长安。
    沿路上张仲景也让见识到了什么叫做,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。
    一路上,他们遇到了许多的百姓,在路途上许多人给护卫他们的军队送上吃食,明明那些人衣着都很朴素,但是却愿意给他们送来吃食。
    而明军也没有接受那些几乎到手的东西。
    似乎因为军队的纪律,不允许去拿任何物品,否则将会受到责罚。
    但就是极力拒绝也没有办法,他们在一处驿站之中休息了一个晚上,第二天发现在驿站之外堆满了大量百姓送来的东西。
    最后这些东西也找不到主人,只能将其留给驿站。
    因为疫病还没有消除,他本来是想要留在南阳郡,是许安的劝说让他改变了主意。
    疫病流行,现在的当务之急首先是隔离,然后才是防治。
    太平道医学院中有很多的医生,这些医生精于外科,但是对于如何治疗疫病却并不擅长。
    他将自己的学识的交给那些医生,方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得了疫病的患者。
    许安所说的话确实没有错误,张仲景在思考良久之后,反复权衡利弊之后,决定前往长安。
    不过去了长安并非就一直呆在长安,他和许安约定,会带着下一批的学生前往疫区。
    如今的伤寒疫病,他能够治理的也只有些许早期的症状,比起当初华佗手中的药方虽然完善了一些,但是却是无法治愈所有的伤寒,更别提那些稀奇古怪的瘟疫了。
    很多的症状该如何医治他还没有什么头绪,都在研究之中,他所撰写的《伤寒杂病论》才写了不到四分之一,还远远没有到达完本的时候,还需要他去研究的事情还有许多。
    越是了解疫病,心中就越是会生出一种无力的感觉。
    对症下药不过寥寥四个字,但是其中的难度却是难于登天。
    坐在舒适的车厢之中一路前往,但是张仲景的心神却仍然留在了南阳。
    许安派人将他的宗族举家一同搬往了长安,不再受疫病的困扰。
    张仲景叹息了一声,他的宗族可以避难,但是那些南阳郡的寻常百姓却是逃避不了。
    不过比起汉庭治理之时,如今南阳郡的情况好了不知道多少。
    那些患病的百姓不再被随便抛弃,有专职的医者来治疗他们,尽可能的稳定他们的病情。
    想起疫病,张仲景又回想起了那些太平道的医生。
    那些医生的穿戴和其他的人截然不同,那些医生皆是穿戴着白衣,头戴白帽遮住头发,脸上还用白巾覆面,将其遮的严严实实。
    雅文吧
    那些覆面的白巾似乎被称做“口罩”,外层是由纱布编织而成,里面似乎还有其他的东西,张仲景并不清楚。
    据说那口罩可以防止邪气入体,那最外层的纱布,听说是用棉花编制而成,而那棉花张仲景也是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。
    那些太平道的医生在接触了病人之后,回到营地会将身上而动衣物都脱下来,放进大锅内熬煮以去邪,似乎称之为“消毒”。
    太平道内有太多的新奇的东西,都是他所未曾知晓的,这也让张仲景对于长安开始有了些许的好奇。
    窗外入目之处皆是翠绿,张仲景眼神微动,他已经很久没有再看到那成片的翠绿之色。
    从中平五年开始,灵帝驾崩之后,入目所见几乎都是枯黄之色,满目的疮痍。
    疫病、战乱、兵灾、匪祸接踵而至,连绵不断,让人心惊胆颤,战栗不已,就是在城邑之中亦感觉处于不安,难以入眠。
    南阳郡已经被他们留在了身后,队伍已是过了武关进入了原本的司隶,现在的中州。
    关中沃土,沿路两侧是成片的农田,农田之中密密麻麻的种满了作物。
    在那农田之间张仲景也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,比如那种修建在河畔的房屋,房屋的旁白有一个旋转的大轮。
    听华佗说那修在河畔的房屋名叫“磨坊”,而那旋转的大轮是被水流所驱动,叫做水车。
    那水车不仅可以输送河水灌既农田,还能够作为动力替代人力和畜力来研磨粮食,制作食物。
    还有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,都是他不曾了解的。
    那烟尘滚滚,修筑着高墙,高墙之上甲兵林立的地方居然不是城邑,而是什么工坊。
    听说那工坊之中都是工匠,里面市场、里坊、学堂都有,说是坊,张仲景认为不如称之为城更为贴切。
    从陈都经过南阳郡一路而来,道路都不平整,马车行驶在路上,一直都是极为颠簸,就是车厢内放置着软垫也颇为遭罪。
    一到下雨,道路泥泞甚至难以行走,很多时候不得不暂停行军,寻地驻扎。
    沿途他看到了大量的工人正在修缮道路,这种情况似乎被称为“以工代赈”。
    张仲景虽然对于政务的处理不太精通,但是他敏锐的感觉到,以工代赈确实比纯粹的拨粮赈济要好的多。
    纯粹的拨粮赈济,虽然消耗的钱粮少,毕竟只要单纯的维持生机,但是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管理流民,流民之中也有强横之人,他们不敢反抗官府,但是却敢欺压其他的流民。
    流民不易,灾民难当,这都是张仲景所看到的情况。
    这些流民没有生计,只能是等待着灾荒、疫病就此过去。
    就算有官府赈济能够活下来的人也并没有多少。
    但是现在太平道实行的以工代赈却是不然,流民灾民被划分为队伍,太平道派遣官吏亲自管辖,并派遣军卒监管队伍,维持秩序。
    普通的工人每日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工钱,还能够吃上饭食,多劳者多得,少劳者少得。
    那些青皮无赖想要厮混,想要偷奸耍滑受罚了几次之后,乖顺的就跟绵羊一般。
    太平道的那些军兵似乎极为痛恨这些人, 对其丝毫不假颜色,反倒是对于那些普通的工人和颜悦色,与寻常世家豪强完全是两种态度。
    这些青皮无赖其实多是寻常的世家豪强笼络的打手,一些脏活累事都交给其来处理。
    张仲景之所以知道这些,张氏之中原来也和一些青皮无赖有一些联系。
    一入武关之后,所经过的道路变得却是无比的平坦和开阔,道路铺上了细碎的砂石,极为平缓,坐在马车之上根本没有感受到多少的颠簸,有一些地方甚至是用大块的青砖铺设。
    虽然没有人告知于张仲景,但是张仲景心知,这多半就是以工代赈的功劳。
    但是这其中耗费的钱粮只怕是海量的,张仲景眉头微蹙,道路是一个极大的问题。
    修缮道路,新建道路,都需要大量的银钱,原本国家征发免费的徭役,只需要供给粮草,都无法使得全国的道路保持良好。
    现在明庭治下的道路明显是新建,耗资不菲,可能是因为得到了世家豪强累积数百年的资产才有如此的巨财。
    但是日后若是想要维持道路良好的路况,那么必然每年也耗费巨资。
    国家如何能够承担的起这样的消耗,这钱又不可能从天上掉下,凭白生出。
    第九百一十章 此为苍生黎民之天下
    大明历五年(198年)的夏天格外的炎热,各地的中暑者颇多,各地的医者颇为忙碌。
    很多地方也抓住了商机,支起了凉茶摊,贩卖着一些消暑解渴的粗茶。
    说起来,这茶本是富家豪强才能喝得起的名贵之物,就是粗茶普通人也难以消受,毕竟茶道文化里难学繁琐。
    但是当代的道君发明了一种新式的饮茶方式,在短短的时间便已经是风靡了整个明国。


同类推荐: 穿成男主白月光(快穿,nph)穿书之欲欲仙途(NP)女配她只想上床(快穿)碎玉成欢(np)快穿之拯救肉文女主(np)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[H]挚爱 (重生 1v1)穿成黄漫女主替身后{nph}